股权激励咨询:胜蓝股权|股权激励模式的选择及风险防范
日期:2024-04-11 23:17:32 / 人气:593
股权激励因不同的激励模式被称为企业的“金手铐”“金色降落伞”“金台阶”,最开始基于委托代理理论,即现代企业经营权与所有权分离,而提出来的,以解决公司治理中经理人侵犯股东权益的风险与问题。随着市场的发展、法治的完善及公司治理制度的成熟,企业股权激励的目的、模式及适用主体也开始丰富多元化,但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也随之复杂化,激励效果的不确定性也导致股权激励成了企业治理的一把“双刃剑”。本文将从法律实务的角度出发,对股权激励的核心注意事项、模式、典型纠纷进行阐述和分析,以供股权激励方案的制定者参考。
一、股权激励的核心注意事项
(一)确定股权激励的目的
企业首先应当根据不同的股权激励目的设置不同的股权激励措施,不能盲目搭配,否则可能不仅不能实现目的,更可能导致企业经营恶化。如企业股权激励的目的为降低成本,则在制定激励计划时应当适用现金报酬较少的激励模式,如限制性股票、期股、员工持股计划等方式,而如果采取干股、虚拟股票、股票增值权等现金压力较大的方式,则会适得其反,甚至拖垮企业发展。
常见的股权激励目的及激励模式常规适用如下:
(二)分析企业的发展阶段
企业不同的发展阶段人才需求、现金流及业绩压力都不一样,则对应的股权激励必要性及目的也不一样,对应适用的股权激励措施也不一样。如初创型企业业绩压力大,适合使用干股、虚拟股票等短期激励性强的激励措施,但又需要结合初创企业现金流压力大的特点综合考虑,则干股和虚拟股票就需要综合考量后再予以适用了。
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股权激励常规适用如下:
(三)结合企业的财务状况
企业的现金流情况严重影响企业激励模式的选择,不同股权激励模式对企业现金压力程度不一样,如期权、限制性股票、员工持股计划通常对企业现金流的压力较小,但干股、虚拟股票、股票增值权等涉及分红的模式则对企业现金流压力较大。因此,企业在选择激励模式时应当充分考虑企业的财务状况,尤其是现金流情况。
(四)精准区分不同激励对象
企业股权激励不应当一股脑实行一揽子计划,应当结合企业情况考虑是否多种模式相结合,尤其是对于不同激励对象,需要考虑是否采取不同的激励模式。如是否需要考虑管理层与核心员工的区别,是否需要考虑职位重要程度及对企业贡献程度的区别等等。
(五)配套专门的股权激励执行和监督制度
股权激励的成功与否,并不单纯看激励方案的完善,更需要配合严格的执行和监督制度,且激励方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,需要在执行中不断调整,配备专门的股权激励执行和监督制度,是股权激励方案能成功的重要且必不可少的保障。
股权激励主要模式分析
(一)虚拟股权(票)
(二)股权(票)期权
(三)限制性股权(票)
(四)业绩股权(票)
(五)员工持股计划